法初探

-“战国策”篇「六」

欧阳军

 

    春秋战国时期上下几百年,是对中国影响深远的风云年代。春秋战国初期五霸兴起,周朝逐渐衰落,后来七雄并起,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动人的英雄故事。战国时代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,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秦和张仪。苏秦曾经在鬼谷子先生的门下学习,并且在外游历多年,因为穷困的原因而遭到家人和世俗的耻笑与歧视,苏秦时常为此而感到十分的惭愧,同时苏秦也时常为此而感到伤感。他后来苦读周书《阴符》,一年之后游说周显王,但周显王和他左右的臣子对苏秦都很轻视,一向就瞧不起苏秦,所以,苏秦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的信任,反而为自己招来了耻辱。苏秦于是以连横的战略向秦惠王游说,但秦惠王也没有采用他的连横思想,所以苏秦同样没有得到任何的任用。苏秦于是又以合纵的战略来游说六国,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,六国歃血为盟于洹水之滨,苏秦拜相于六国,他的合纵思想最终得以成功的实现。此后苏秦在哪个国家,那个国家就会被各诸侯所看重,苏秦离开哪个国家,那个国家就会被各诸侯所轻视。苏秦合纵的时候,功成名就、显赫一时,六个国家合而为一,共同地来对抗强秦,秦国也因此而十分的恐惧,于是出现了天下二十九年都没有战争这样一种奇迹。苏秦后来被齐王给五马分尸,而在他死之后,他的同学张仪又以连横的战略游说各个诸侯,各个诸侯都向西来讨好秦国,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。最终秦国统一了中国,揭开了战国风云里崭新的一页,中国由此也迎来了一个天下归一的大一统时代。

 

    苏秦是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、谋略家和纵横家,是一个令风云变色的英雄人物。他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,有数不胜数的奇智雄谋,他的英雄传奇在历史的黑暗处,依然还散发着耀眼的光芒,他的纵横思想和战略,足以影响到政治、外交、军事和谋略等各个领域,所以司马迁在《史记》当中,把他列入到了七十列传之一。苏秦有许多为人传颂、值得书写的动人故事和传奇,而其中最让人深思,也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苏秦早年,所受到的来自家人和国人的歧视与伤害,虽然这些同苏秦成就的功业相比,根本无法来相提并论,但很显然这种事情不仅让人伤感,同样,这也是世人很想了解和弄清楚的一些趣事,从中还可以管窥到世人的肤浅、无知、势利、昏庸和愚蠢,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,可以让人们看到同类之间所拥有的世俗、偏见和势利,所有这些对当今社会的芸芸众生同样是一个极大地反讽,人类社会的无知、世俗和偏见,确实耐人寻味到了一个很可笑的地步。更为可笑的是天朝世界的人们,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蒙昧、肤浅和可笑!

 

   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,他曾经不辞辛苦地跑到齐国去拜师学艺,他和张仪一起共同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。苏秦学成以后,在外游历多年,最后弄得穷困潦倒,他因此十分狼狈地返回到了家中。他的兄弟、姐妹、嫂嫂和妻子看到他这种情况,全都对他冷言冷语,并且嘲笑他说:“在我们的周围,按照我们周朝的习俗,人们都要经营各种产业,努力从事各种工商业,认真地经营各种买卖,以此来追求和达到十分之二的营利。现在你苏秦却丢弃这些正经的事情不做,而去做一些华而不实、不务正业和耍嘴皮子的事情,弄得到了目前这种穷困潦倒的地步,这完完全全是因为你自己的愚蠢和无知,你弄得到了现在这个地步,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,是你自己自作自受所带来的结果”。苏秦听到这些话以后,感到十分的惭愧,他想起他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和辛劳,感到十分的伤感,心里也受到了不小的伤害。他于是闭门不出,把他所有的藏书都拿了出来,认真地来阅读,并且对他自己说:一个士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,却不能凭着自己的本事来成就一番事业,以达到一种富贵和美好的生活,那即使是读再多的书,本事再大,又能有什么用呢?苏秦因此又找到了周书《阴符》,伏案苦读,认真钻研。经过一年的刻苦攻读之后,苏秦领悟到了如何同国君相处,以及如何成就霸业的相关道理,加深了对鬼谷子先生“揣情”和“摩意”两章的认识。苏秦说:就凭我现在的这些本领,完全可以成功地游说当今各国的君王了。苏秦于是在本国去求见、并且游说周显王,但周显王左右的大臣们对苏秦的事情都很了解,他们一贯认为苏秦只不过是一介平民,智慧和认识十分的肤浅,不会有什么真才实学和作为,所以都很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苏秦,大臣们对他都十分的轻视,因此周显王也不信任他,苏秦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认同和任用。苏秦后来只好去周游列国,以连横和合纵的策略来游说各国的国君,合纵的思想最后终于被六国所采纳,合纵的思想和战略获得了空前的成功,苏秦作为合纵联盟的发起者和总盟主,被六个国家同时拜为相国,担任了六个国家的宰相,因此也就功成名就、地位十分的显赫。苏秦北上,去向赵王复命,途中经过洛阳,他随行的车辆都是由高头大马拉着,车上面载着他的行装,场面十分的威武和壮观,各个诸侯所派来送行的使者络绎不绝,气派同王者的气派并没有任何的区别。周显王听到这件事情以后,心里面感到十分的恐惧,他于是找人来替苏秦开道引路,并且派遣他的大臣到郊外去迎接和慰劳苏秦。苏秦的兄弟、姐妹、嫂嫂和妻子在迎接苏秦的时候,都把头给低了下来,不敢抬起头来看苏秦,并且非常恭敬地在一旁伺候着他用餐和吃饭。苏秦笑着对他的嫂嫂说:你以前待我非常的傲慢,而现在为什么又对我这么恭敬和顺服呢?他的嫂嫂听到这句话以后,赶紧伏俯在地,弯曲着自己的身子,匍匐地来到他的跟前,用她的脸贴着地,并且谢罪说:那是因为您现在的地位不同了,您现在的地位已经非常的显赫,您现在已经是大富大贵的人了。苏秦听了之后百感交集,他叹着气十分感慨地说道:同样还是我这个人,富贵了,亲戚们就敬畏我,而当我贫贱的时候,他们就轻视和怠慢我,更不用说其他一般的常人了。如果我当初在洛阳附近有良田二公顷的话,如今我难道还能佩带得上六国的相印吗?苏秦于是就把千金散发和赏赐给了他的亲戚与朋友。苏秦当初出来游说的时候,苏秦为了到燕国去,曾经向别人借过一百钱作为路费,现在苏秦地位显贵了,他于是拿出一百金,也就是一百万钱,来送给当初曾经帮助和资助过他的那个人。在苏秦的随从人员当中,只有一个人没有得到赏赐,他于是就上前来向苏秦申诉这件事情。苏秦告诉他说:我并没有忘记你。当初你跟我去燕国,但是在易水河畔,你却再三地要离开我,而那个时候我的处境十分的窘困,所以我在心里面很责怪你,因此也就把你的奖赏放在了最后,现在你可以得到你所应得的赏赐了。

 

   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谋略家和外交家,他的纵横思想和战略在《战国策》当中多有体现。《战国策》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之大成,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谋略,其中很多的故事都非常的耐人寻味和引人深思,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分析和阅读,领悟到社会和人生当中的许多哲理。

一、范雎曰臣居山东

    范雎对秦王说:“我居住在魏国的时候,只听说齐国有田单,而没听说过齐国有齐王;只听说秦国有太后、穰侯、泾君、华阳和高陵君,而没有听说过秦国有秦王。那些能在国内不受约束,发号施令的人才能称得上君王;那些能够决定和专断国事的人才能称得上君王;那些能掌握国家生杀大权,体现出王者威严的人才能称得上君王。而如今秦太后毫无顾忌地独断专行;穰侯擅自地派遣国家的使臣,从来都不向任何人来请示和报告;泾和华阳君自己出主意,自己来做决定,毫不掩饰地独断专行;高陵君可以自作主张且又任意地来提拔和任免官员。秦国这四位权贵把持了整个国家的大权、恣意地横行,而国家和君王不为此而招来祸害,是从来都不可能的事情。大王您在秦国的影响力现在还在这四个权贵之下,这就是我所说的没有听说过秦王的实情。但如果情况仍然还是这样的话,国家的大权怎么会不被旁落呢?国家的法令又怎么能够出自大王您的手中呢”?

    “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,对内要巩固他的威严,对外要加强他的权力。如今穰侯的使者借着大王厚重的权势,同各个诸侯任意地决裂,在普天之下,任意地调动和指挥着军队,并且让秦国的军队来征战讨伐敌对的国家,各个诸侯全都感到十分的害怕,因此也不得不听命于他。当战胜了敌人,攻占了土地和财物的时候,所有的一切都归到了穰侯他自己的封地陶邑,而国家却要承受抵御和攻打各个诸侯所带来的弊端;而当秦国战败了,那么老百姓都将会十分地怨恨大王,所有的灾祸又全都归于大王您的社稷,所以《诗经》上说:‘如果树木的果实太多了,就会压断它的树枝,树枝被压断了,就会伤及到树木的树心;封地太大了,就将会危害到整个的国家;大臣的地位和威严如果过高,就会使君王的地位显得卑微’。淖齿一直掌握着齐国的军政大权,他后来抽掉了齐闵王的筋骨,把齐闵王悬吊在齐国祖庙的横梁之上,齐闵王仅仅过了一天一夜之后,就死掉了;李兑在赵国专权的时候,每天都让赵王食不果腹,并且慢慢地减少供给赵王的食物,赵王一百天之后,就被活活地给饿死了。现在秦太后和穰侯在秦国专权,高陵和泾阳君在旁边辅佐与帮助他们,君您也终将会权力不保,并且空有君王的一个虚名。而秦太后和穰侯等四个权贵也就是像淖齿与李兑那样的人。我现在看到大王在国内处于孤立且又大权旁落的地位,因此我很担心将来掌握秦国皇权的人,不再是大王您的子孙了”。

    秦王听了以后,心里感到十分的恐惧。于是他就废掉了秦太后的权力,把穰侯和高陵君驱逐出了朝廷,把泾君驱赶到了关外。秦昭王对范雎说:“当初齐桓公得到管仲的时候,把他尊称为‘仲父’,我现在得到了您,我也把您尊称为自己的‘叔父’”。

 

二、秦攻韩围陉

    秦国攻打韩国的围陉。范雎对秦昭王说:“进攻敌国有在谋略上对敌人攻心的办法,也有采取攻城夺地硬打的办法。以前穰侯进攻过魏国十次,但都没能击毁和动摇魏国的根本与实力。那不是因为秦国弱小、而魏国强大的原因,是因为穰侯仅仅采取的是强攻硬打和攻城掠地的办法。国土是每个君最爱惜的东西,君是国民和大臣们都心甘情愿为他拚死卖命的人。进攻君最珍惜的土地,同一些心甘情愿拚死的人作战,所以秦国进攻了魏国十次也没能取得摧毁性的胜利。现在大王将要攻打韩国的围陉,应该借重外交和张仪的游说。如果张仪在韩国的影响大,他就会割让韩国的土地,并且以此来达成同大王之间的交易。只要韩国多次地割让自己的土地,哪有不亡国的道理。如果张仪在韩国的影响小,那么大王就赶走张仪,并同那些能力和智谋都不如张仪的人来做交易,如果事情能够这样的话,大王对韩国的任何要求都会言出而必得的”。

 

三、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

    天下所有的谋士为了搞合纵联盟,一同在赵国聚会和商议,他们想要以此来共同地进攻秦国。秦国相国应侯范雎对秦昭王说:“大王不必为此而感到忧虑,我请求让我来废除他们之间的合纵同盟。天下所有的谋士对秦国来说,并没有什么天然的怨恨,他们相聚在一起搞合纵联盟,试图想要联合地来进攻秦国,只是因为他们想替自己谋取富贵而已。我看到大王所有的狗,躺在地上的,躺在地上;站起来的,站起来;行走的,行走着;停下来休息的,停下来休息,它们都能够相安无事,没有互相地打斗和撕咬。但如果扔一块骨头给它们,它们马上就会打斗起来、互相撕咬得不可开交,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它们要来争夺这块骨头”。于是范雎派遣使臣唐雎,带着一只乐队,给了他五千金,让他居住在武安,大摆筵席,招待所有的宾客,和他们一同来畅饮。在筵席之上,唐雎对所有在赵国国都邯郸的谋士们说:“请大家都来为秦国效力,有没有谁愿意来领取重金的”?于是那些仍然图谋进攻秦国的人,没有谁前来领取赏金,而那些肯领取赏金的人,都是一些回心转意对秦国已经显示出友好姿态的人。

    唐雎返回到秦国以后,范雎又告诉唐雎说:“你现在是在为秦国建功立业,不要去考虑钱花到了什么地方,尽量地去花钱,这样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。现在我令人再载五千金随你一同再去赵国”。唐雎于是又出发了,他来到武安以后,钱还没有散发到三千金,天下所有的谋士们就相互地争斗了起来。

 

四、应侯失韩之汝南

    应侯范雎失去了自己原来在韩国的封地汝南。秦昭王对应侯说:“您失去了封邑汝南,应该感到很难过吧?”应侯却回答说:“我不难过”。秦昭王问道:“那是为什么呢”?应侯回答说:“从前住在东门有个姓吴的人,他的儿子死了,他却不难过。他的管家对他说:‘你爱你自己的儿子,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比得上你,现在你的儿子死了,你却不难过,这是为什么呢’?住在东门那个姓吴的人回答说:‘我以前也曾经没有儿子,在没有儿子的时候不难过,现在儿子已经死了,就如同以前没有儿子的时候一样了。没有儿子的时候不难过,现在同样也没有了儿子,我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’?从前我是一介没有封地的庶民,现在只不过失去了封地汝南,就如同以前在魏国做普通庶民时,没有封地的情况是一样的,我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?!”

    秦王认为应侯所说的话不太可信,所以他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蒙傲,并且对他说:“如果我现在有一座城池被围困,我就连吃饭都吃不香,睡觉也睡不好。可是如今应侯失去了封地汝南,他却对我说,他对此事一点都不难过,他所说的是他自己真实的想法吗”?蒙傲回答说:“我请求去了解一下这件事的详细情况,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 蒙傲于是就去求见应侯范雎。蒙傲对应侯说:“我真的好想去死”。应侯于是便问蒙傲说:“这到底究竟是怎么回事”?蒙傲说:“秦王一直把您当成自己的老师一样来看待、十分尊敬您,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,更何况我是秦国的大臣,所以我也很清楚您在秦国地位的尊贵。现在我蒙傲在秦国做了大将军,统率着秦国的军队,而一个小小的韩国,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犯上作乱,劫取并且夺走了您的封地,我蒙傲为此也感到很耻辱,我还又有什么脸面来苟活着呢?不如拚着一死,来夺回您在汝南的封地”。应侯听了之后拜谢蒙傲说道:“我把夺回汝南的事情,全部都托付给您了”。蒙傲后来便把所有的情况转告给了秦昭王。

    从此之后,应侯范雎每次提到有关韩国的事,秦昭王都不会听从他的建议,秦王认为他一定是在为自己失去汝南的事而出谋划策。

 

五、秦攻邯郸

    秦国围攻赵国的首都邯郸,经过了十七个月都没能攻打下来。有个名叫“庄”的人对秦国的统帅王稽说:“您为什么不赏赐您手下的军士们呢”?王稽回答说:“我只听从大王的命令,我不用去在乎别人怎么来说我”。那个名叫“庄”的人就说:“情况不是这样的。父亲对于自己的儿子,父亲所说的话,儿子有的话一定要听,有的话却不能够去听。譬如说:‘抛弃自己的妻子,卖掉自己的爱妾’,这种要求,儿子一定要去做。可是因此就要求他,连想都不要去想女人,这种要求就一定行不通。守街巷口的老太婆说:‘某个晚上,某个美女到了这个小伙子的房里去了’。儿子连自己的娇妻也给休掉了,把自己的爱妾也给卖掉了,可是怎么还能抑制住他,叫他在心里面不要去想美女呢?看到的人告诉别人,有个美女某个晚上进入到了这个男人的房里去了,人们看见了,就会把它给说出来,而想女人也是人们心里面所固有的本性。现在您得到了秦王的宠幸和信任,但也不会超过父子之间的亲情;军吏们虽然低微,但也不会比守街巷口的老太婆卑微,况且您利用大王对您的信任,擅做主张、轻慢自己的下属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。您没听说过:‘三人成虎,十夫揉椎,众口所移,毋翼而飞’,这样的俗语吗?只要是众口铄金,假的也就能够变成真的”。王稽没有听从他所说的话,军吏们的处境十分的穷困潦倒,果然一同告发王稽和他的副手杜挚想要谋反。

    秦王听闻这件事情后十分的震怒,他在杀掉王稽之后,还想要把应侯范雎给一同杀掉。范雎说:“我只不过是东鄙一个地位很低微的人,因为得罪了魏王,所以就逃跑而投奔到了秦国。我既没有诸侯的任何援引,又没有很亲近的亲戚和朋友的帮助。大王提拔了我这个流浪到异乡的外乡人,让我担任了很高的职务,执掌了秦国的政务,所以天下所有的国家,都知道我低微的出身和大王对我加以提拔的举措。现在是我愚蠢昏庸,竟然糊涂到任用了罪人王稽,但如果大王要公开地把我处死的话,那么全天下的人都将会知道大王提拔我,是大王您的一个过错,因此也会招来诸侯们的非议。我请求让我自己服毒自杀,希望能够得到大王您的恩准,并且能够以相国的礼遇来埋葬我。这样大王您既没有放过我的罪过,又没有胡乱提拔和任用人的坏名声了”。秦王听了之后说:“我还是赦免你的罪过吧”。于是秦王不仅没有杀掉范雎,而且仍然还是继续同以前一样来善待他。

 

    《战国策》洋洋洒洒共十二策、三十三卷、四百九十七篇,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三百年间所发生的人和事,是集军事、外交、谋略和纵横思想之大成的著作,是一本十分难得的奇书,是记载战国风云及其全程的历史画卷。国人一直以来都对《战国策》多有轻蔑之言,但是《战国策》的广度和深度,都远远地超过了《三国演义》这部半虚构半写实的小说,《战国策》的实用价值和历史厚重,也远远地超过了《三国演义》许多。而《战国策》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意义,就在于外交和军事谋略方面,凭着战国时代所特有的历史厚重,蕴涵着深刻思想内涵和厚重的人文思想,还有千百位谋略大家谋略智慧精华的《战国策》,一定会得到它所应有的客观评价,应该会有它自己所应有的历史地位。《战国策》集百家谋略思想之大成,是人们掀开战国风云、洞悉战国历史全貌的一扇理想之门。《战国策》也必将会随着人们对它更深入的了解,被重新发掘出它本来所应有的价值和内涵。人们也可以通过这样一本奇书,了解到两、三千年前,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所发生的奇人和奇事。

 

欧阳军

00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庐陵家中

「未经作者本人同意,任何媒体不得转载、摘编,教育部门录为教材请事先和本人联系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