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夕

歐陽軍

 

    春節是中國人歷來最重視的傳統節日。每當到了農曆年的年底,過年的味道就越來越濃了,工作了一年的人們,開始放鬆他們的身心,每家每戶都在為過年而忙碌和準備著。在外的遊子更增添了想家和思鄉之情,許許多多的遊子也紛紛地踏上了返鄉之路,把一年的相思之苦,把一年之中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,從千里以外、甚至萬里以外,帶回到了故鄉,他們把深深的愛和濃濃的親情,帶回到了家中,以此來慰藉家中親人們、天長日久的掛念,人們也把幸福和團圓一同帶回了家。而到了除夕,所有的人都放下了他們的工作,開始了過新年的準備和生活。除夕是最有年味的一天,是普天之下的華人幸福團圓的時刻,是許多出門在外、不能回家的遊子,最想家的日子,他們濃濃的思鄉之情和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,會不時地湧上心頭,就象宋代詩人張詠,在“雨夜”當中所描寫的那樣:

簾幕蕭蕭竹院深,客懷孤寂伴燈吟。

無端一夜空階雨,滴破思鄉萬里心。

    也就在這一天,許多無端的風雨,惹起了人們濃濃的相思,而此時的一景一物,也全都讓人們睹物思情。過年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,就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和魔力。中國唐代詩人王維,很好地描寫了人們的這種心境。

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”

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

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 

    春節是中國最為濃重的節日,是中國人合家團圓的日子。每當到了除夕,許許多多兒孫滿堂的家庭,全家都歡聚在了一起,忘掉了一年的離別,忘掉了一年的煩惱,放下了所有的事俗,放下了所有的辛勞,人們把喜悅寫在了臉上,把希望留在了心裡。無論古代、還是現代,都有許許多多的憂愁和離別困擾著人們,有許許多多生活裡面的艱辛和傷痛折磨著人們,家事、國事和生活當中的瑣事,都會讓人們操心不已,甚至會讓人們怒形於色。中國古人十分看重離別,所以在中國又有生離死別的說法,而在古代,離別唱頌的詩詞也很多,有許多都是難得的精品。宋代詩人鄭文寶的詩作情致深婉,宋人也認為“可參二杜之間(杜甫和杜牧)”。雖然他的詩集已經遺失,不過現存不多的篇什,就足以能夠名動天下了,人們從這些詩作當中,就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原始風貌。

“題松滋東禪院”

百花深處小危樓,千步蒼苔到葉舟。

一夜楚江寒食雨,離人白盡未歸頭。

“柳枝詞”

亭亭畫舸系春潭,直到行人酒半酣。

不管煙波與風雨,載將離恨過江南。

    中國古代許多的能人志士,都有著憂國憂民的理想,但很多人卻空懷了一身的抱負、空有著一腔的熱血。由於社會和時代巨大的局限,他們當中很多的人,一生都是鬱鬱寡歡、極不得志。宋代詩人宋祁在“朱雲傳”當中感歎到:

朱游英氣凜生風,瀕死危言悟帝聰。

殿檻不修旌直諫,安昌依舊漢三公。

    漢代朱雲拚死要斬佞臣張禹的頭,殿檻都被他折斷了,成帝雖然也有所觸動,但佞臣張禹,依舊是漢朝高高在上的三公重臣。三公是漢代輔佐皇帝執掌軍政大權、最高級別的官員,所以葛立方從這首詩而議論說:“信乎去佞如拔山也”。不知宋祁是否也有借古諷今的意味。不管是在哪朝哪代,都有很多讓人感懷的事情,現代社會不盡人意的地方就更多了,許許多多怪異的社會現象,讓人也十分的感傷。在古代憂國憂民的詩詞當中,最著名的還有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“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韓內翰”:

故鄉飛鳥尚啁啾,何況悲笳出塞愁。

青塚埋魂知不返,翠崖遺跡為誰留。

玉顏自古為身累,肉食何人與國謀?

行路至今空歎息,岩花澗草自春秋。

    崇徽公主是唐僕固懷恩的女兒,代宗時卻遠嫁與回紇和親,所以歐陽修感歎到:“玉顏自古為身累,肉食何人與國謀?”歐陽修意想至此,幾乎是激憤難平,他的詩立意很高,辭鋒也非常的犀利。“肉食者”是指身居高位的權貴。典故出自“左傳·莊公十年”:齊師伐我,公將戰。曹劌請見,其鄉人曰:“肉食者謀之,又何間焉?”劌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遠謀”。歐陽修通過這個典故,講出了“玉顏”悲劇的根源在於“肉食者”不為國所謀。大概有感於對外屈辱的現實和社會不公平的種種現象,宋人對這兩句詩倍加的推崇。北宋末南宋初的葉夢得說:“此自是兩段大議論,而抑揚曲折,發見於七字之中,婉麗雄勝,字字不失相對,雖昆體之工者,亦未易比。言意所會,要當如是,乃為至到”。而到了南宋,朱熹更是說這兩句詩辭鋒刃利、議論好,“以詩言之,是第一等好詩,以議論言之,是第一等議論”。清代趙翼也說:“此何等議論,乃熔鑄於十四字中,自然英光四射”。出於同樣的環境和原因,感歎現實生活裡面的中國社會,讓人傷心和悲痛的事情比比皆是,總有一種讓人一夜白頭的感覺,而只有到了過年和除夕的時候,許多的煩惱和憂愁才會暫時的遠離,人們也融進了過年的喜悅當中,團圓與親情總能夠讓煩惱和憂愁走開。家就像是一個讓人來停靠的港灣,而除夕和春節,就是這個港灣當中的碼頭和系船石,人們就在這個港灣裡面休憩著、唱著自己心中想要唱的歌…。

 

    春節是一年的開始,除夕是一年最後的一天,人們都沉浸在喜悅和親情當中,滿懷著對未來和幸福的企盼,充滿著對明天和美好生活的嚮往。古代在除夕和春節的時候,都有祭祖和上香的習俗,人們由此也企盼著自己和全家,能夠五穀豐登和豐衣足食,企盼著自己和全家,能夠平平安安和仕途順利。中國的除夕不僅是一年的結束,實際上也是一年的開始,中國人歷來都有守歲的傳統。而每當到了除夕之夜,人們就會開始來燃放煙花和爆竹,當人們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,爆竹聲聲也會在整個的中華大地上響起,而這個傳統卻正在從人們的身旁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有點象西方聖誕節式的春節,也許正因為如此,家家戶戶門上的春聯,從此也就多了一份孤寂。中國人現在還是很重視除夕的年夜飯,在中國傳統的習俗當中,年夜飯是一家人團圓和合合美美的象徵,所有的中國家庭都把年夜飯,看成了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頓晚餐,年夜飯同時還代表了全家人的幸福和美滿。吃過了一年之中最豐盛的年夜飯以後,人們就會開始守歲,一般除夕的守歲都會超過午夜,人們在除夕之夜就企盼著來年:全家都能夠吉祥如意和歲歲平安。除夕守歲的心境有很多,大概古人的體會會更加深一些,人們從宋代詩人趙師秀、“約客”的意境當中,可以體會到何謂“守歲”的一、二:

黃梅時節家家雨,青草池塘處處蛙。

有約不來過夜半,閑敲棋子落燈花。

    不過現代社會的人卻很不空閒,他們有許多休閒和守歲的方式,人們不僅可以看春節文藝晚會,而且還可以上網、玩牌和打麻將等等,在一個日益喧囂的社會當中,人們也許很難再沉下心去感悟大自然和自己身邊的日子,現代人已經漸漸地遠離了淳樸和自然,他們漸漸地陷入到了庸俗和瑣事之中,並且還在人與人之間,預埋了一條隔閡和鴻溝。人們因此也更加封閉了真誠的心靈之門,甚至許多的人已很少再去同大自然、很少再去同人類自我,親密的相處。許多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和文化,從此也就逐漸地消失了,人們又將會擁有一些新的休閒和嬉鬧。在除夕和守歲當中,舊的一年已經過去,新的一年即將來到,回首往事,你能夠感覺得到生活和所有的一切,全部都在流逝之中;歲歲年年的除夕都很相似,人們也在年年歲歲的相似當中,結束了過去,種下了中國人的幸福、希望和未來…。

 

歐陽軍

二00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於廬陵家中

「未經作者本人同意,任何媒體不得轉載、摘編,教育部門錄爲教材請事先和本人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