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燈火「一」

歐陽軍

 

    天氣越來越冷,江水有點凝重起來,沿江而上,天色變得越來越肅然,冰冷的空氣充斥在了整個的天空,整個天地在冬氣裡面也不由地變色,茫然一片,當你抬起頭來、望著那令人心涼的冬色的時候,江水在不經意間已悄然地流逝,樹上金黃的樹葉也已落滿一地,黃色的樹葉和著輕風翻起,地上漸漸越來越多同泥土一樣黑、已半成泥土的枯葉,烏鴉即使在這種冬情漫天的時候,也經常會在這些枯葉間散步,那些同它們相識和不相識的樹葉,就如同江水一樣,已漸漸成為了一種模糊的記憶,它們將永遠地同大地留在了一起。千年的滄桑翻動著人們無限的沉思,千年間有多少風起雲湧、令人盪氣迴腸的年代,又有多少燦若星辰、可歌可泣的英雄豪傑,他們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奔湧而去,竟沒能留給後人以太多的追思,他們那些令天地色變的英雄傳奇和令後人咋舌的英雄豪氣,卻永遠地同大地留在了一起,將永遠地在人世間傳唱,人們會為他們英雄落難而流淚,為他們成就霸業而自豪,為他們縱橫捭闔而喝彩,為他們折戟沉沙而感傷。千年的回眸仿佛就在信手之間,千年當中有太多的事讓人類傷懷,有太多的事讓人類痛楚,人類時常就處在迷茫和蒙昧之中,人類時常自己傷害著人類自我的尊嚴,新千年的曙光已經悄然而至,在這個新舊千年交替的時刻,當人類面對著新世紀的曙光,會對未來產生無限的感慨,他們肯定會關注繁星點點的天空,或許他們也會回過頭去沉思那些風起雲湧的年代,那些不平凡的時代,即使在陽光的照射之下,也依然會閃閃發光,天地不老、英雄的傳說也就不老,望著新世紀初升的朝陽,人們就將這樣長時間地追思,因為太陽永遠會同人類在一起、永遠地將從東方升起。

 

    歷史的長河能很清楚地體現一種文明的衰敗歷程。公元1000年時,中華文明從漢、唐氣吞山河的那種盛世,發展到北宋到處歌舞昇平的平世,很顯然從整體上來說,宋朝的各個君主缺乏那種開疆拓土的雄才大略,而縱觀北宋的科技、經濟和文化,都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許多的國家,而處於世界政治、經濟、文化與科技的中心和前沿。公元1007年一代文宗歐陽修,生於北宋廬陵的官宦世家,幼年喪父,家境較為貧寒。他的父親歐陽觀很小便成了孤兒,咸平三年考中進士,為人正直清廉、仕途一直都不順,只做過推官和判官之類的小官,在歐陽修三歲大的時候,就辭世而去了。歐陽修的母親鄭氏,世代都是江南的名門望族,卻能夠安處貧寒的家境,一手把歐陽修撫養成人,並且時常還教導他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。北宋有自己一整套相對完善的選人機制,由於安逸得太久,盛行一種浮豔淺薄、聲靡晦澀的文風,很顯然歐陽修年輕的時候對這種文風就極其的反感,但無可奈何的是,中國當時整個的文壇都被這種文風所霸佔,歐陽修雖然年輕且又才華出眾,卻累試不中,迫於貧困等等原因,歐陽修無奈之中只有改變了自己的文風,於天聖八年,也就是公元1030年一試而中,開始了他令世人景仰且又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。讓後人羡慕不已的是,初涉官場的歐陽修,已結交了許多正直、有識而且還很有名望的同道知己,他曾積極勉勵比自己年長的范仲淹明辨敢言,並且勸慰地告訴范仲淹:諫官實際上就如同宰相一樣,是能夠進言直陳朝廷利弊的重要官職,絕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閑官。公元1036年身為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的范仲淹,果然向仁宗皇帝呈上了百官圖,意在痛斥當朝宰相呂夷簡的任人唯親和腐化墮落。范仲淹有一篇後人不得不提、婦孺皆知的著名文章“岳陽樓記”,他的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表現了他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,而他的“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,…其必曰: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,幾乎就成為了中國士大夫憂國憂民理想的最高境界。可就是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忠義之士,因為得罪了宰相呂夷簡和夏竦而獲罪被逐出了朝廷,余靖上書皇帝替范仲淹鳴不平,也因為觸怒了權貴自己反而被貶,尹洙看到范仲淹被貶的榜文後怒激於形色,上奏直言范仲淹無罪,並且公開宣稱自己是范仲淹的朋黨,結果又遭到了貶處,而身為諫官的高若訥趨炎附勢、膽小怕事,不但沒有替范仲淹辯白,反而曲意迎合呂夷簡且又得意揚揚地譭謗說:范仲淹按罪本來就應當遭到謫貶。歐陽修在得知了這些情況以後,貽書責之,謂其“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”,並且挖苦地嘲笑高若訥,要他把這封信帶上朝廷,好讓自己能夠獲罪受誅,使全天下的人都豁然明白,范仲淹理所當然地應該被逐,而又成就了他高若訥作為諫官的一樁偉業。高若訥果然持信向朝廷告發,結果可想而知,歐陽修同樣也被逐出了朝廷。此後不久,厚顏無恥的高若訥就擢升為了更高級別的官員。很顯然為官不久的歐陽修,甘冒觸怒權貴的危險大膽敢言,就連他門生蘇軾的弟子黃庭堅也說道:“觀歐陽文忠公在館閣時《與高司諫書》語氣,可以折衝萬里”,此事也成為了千古美談。歐陽修幼年時十分的貧寒,一生屢遭貶謫,為官正直敢言,他崇尚一種平實樸素的文風,為官的初期他多方遊歷、廣結同道,做過一些位微言輕的小官,他一直大力地反對西昆派浮豔淺薄、聲靡晦澀的文風,很顯然他是以他微薄的力量,來對抗一種霸佔當時文壇已久、深為權貴們支持、不可一世、且又處於壟斷地位、幾乎無人能夠挑戰的世風和文風。他以一種大無畏的開拓精神,重新倡導了“古文運動”的旗幟,他以豪雄的氣魄,公開地選任、提拔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家,在中國著名的唐宋八大家當中,後面五位竟然全是他的門生和弟子,這在全球文學史上也是個亙古未有的奇跡,打一個誇張一點的比喻就是:牛頓本人又培養和提拔了、成就同牛頓一樣的五位名人,這在全世界幾乎是不可想像。歐陽修早年在文壇上肯定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,他孤軍奮戰毫不氣餒,等到他仕途順暢了以後,他利用科舉取士的機會,大刹了文壇積習已久的文風,卻招致了許多守舊人士惡毒的攻擊和謾駡。在名落孫山後,他後來力薦的狀元、江西學子劉幾,就徹底地改變了文風寫出了:故得靜而延年,獨高五帝之壽;動而有勇,形為四罪之誅的句子。歐陽修身為禦試的考官開考前就聲明:除惡務本,今必痛斥輕薄子,以除文章之害。宋代士子的文風,才徹底地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,這使得宋代古文運動,得到了更加蓬勃和更加健康的發展。他力排眾議、甘於冒死,培養和提拔了許多優秀的人才,後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,都成為了名存青史的偉大文學家。他的門生蘇軾中了進士之後,曾寫過一封感謝信給他的恩師歐陽修,歐陽修對於蘇軾的信和文章大加讚賞,他說:讀過蘇軾的信後,不知不覺汗就出來了,快哉、快哉,他可是天下的奇才,我應當回避此人,好讓他能夠出人頭地。深受命運捉弄的他,對一位剛剛及第的後生晚輩,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何等感人的寬廣胸襟和氣魄。他晚年甚至時常說:我歐陽修死了以後,後人將會慢慢地把我歐陽修給忘掉,因為我們又擁有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蘇軾。這又表現了他對蘇軾竟有多麼大的殷切期望和囑託,他簡直就是把他的最高理想託付給了一個後生晚輩,他自己卻不為名、不為利、無牽無掛地安然離去。正是因為有了歐陽修這種大力的培養和提攜,蘇軾果然不負眾望成為了繼歐陽修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文學巨匠。同樣他對王安石的影響也很大,他不僅在王安石為官早年大力地舉薦過他,甚至多次直接把王安石比喻成韓愈和李白,這種知遇之恩讓王安石十分的感動,在歐陽修死後,王安石為他寫下了“祭歐陽文忠公文”,這也是當時眾人所作的歐陽修祭文當中,所獲評價最高的一篇。韓愈是歐陽修所敬重的人,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,號稱詩仙,可想而知文壇和政壇領袖歐陽修,對王安石的殷切期望有多大。王安石也沒有辜負歐陽修的厚望,後來他還當上了宰相,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政治家、改革家和文學家。縱觀千年裡的風雲人物(公元1000年至1100年),歐陽修是當然的全球英雄人物之首。在政治上他早年累遭貶謫,後來卻成了仁宗皇帝晚年考慮後世江山和王位的時候,認為可以托以社稷安危的重臣。他堅辭宰相不做,甚至功成後隱退賦閑,他的政治地位顯然沒有王安石高,但他的“發謀決策,從容指顧,立定大計,謂千載而一時”,又是王安石所感歎的,他在政治上的果敢、開拓以及政治影響和成就,除了王安石以外,又是其他四位宋代大家蘇軾、蘇洵、蘇轍和曾鞏所無法比擬的,他利用他知貢舉的機會,提拔和選用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;在文學上,他早年孤軍奮戰,在韓愈提出“古文運動”兩、三百年以後,重整“古文運動”的旗鼓,橫掃權傾一時、不可一世、霸佔文壇已久的西昆派權貴和眾多的擁護者,使得古文運動得到了蓬勃的發展,在他的影響和努力之下,一大批的文學家才得以迅速地成長。他在散文、詩、詞、史和傳記等方面自成一家,他自己又獨創了“詩話”這一新的文學體裁,他自謙他的文學成就沒有他的門生蘇軾高,當然這也是中國文壇長久以來的一個謬論,他說他很快就會被後人給忘掉,後人將只會記住有蘇軾而不知道有歐陽修。可即使在一千年以後的今天,他的名聲同樣如雷貫耳,他在散文上的成就,唐宋八大家當中根本無人可比,他的《秋聲賦》和《醉翁亭記》,即使同現在全球所有人的文章相比,也絲毫不顯任何的遜色。他所獨創的詩話體裁更加是開花結果,中外著名的“金瓶梅詞話”,在熟知中國文學的人當中,誰人不知,哪個不曉。可以這樣說從文學上的某一成就上來看,他可能沒有蘇軾高,但他在文學史上所表現出來的開拓和創新精神,以及他對文學直接的影響和貢獻,又遠非蘇軾之輩所能夠比擬的;在教育界,他也是繼孔子以來,又一大宗師,很顯然孔門七十二賢人的個人成就和影響,根本無法同五大家來相提並論,他在文學史上的文宗地位,在全球的文學界是一個亙古未有的奇跡;在文化上他也是中國自孔子以來的又一大宗師,他為官正直敢言,對後人多有獎掖,無論從文學上,還是從道德上,都樹立了他在全球最偉大文宗無可爭議的地位。以蘇軾而論,公元1057年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知貢舉,歐陽修力排文壇積習,在得知蘇軾的賦已被黜落的情況下,歐陽修力排眾議、慧眼識才,親自一手擢升蘇軾的論為第二,而在蘇軾省試和殿試的成績與名次,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,歐陽修又力保和力薦蘇軾,參加了他所擅長的制科考試,而此前與此後都有人揚言要將歐陽修置於死地。公元1060年,蘇軾被授河南福昌縣主簿,蘇軾不赴,歐陽修以才識兼茂,薦之入朝,公元1061年,歐陽修薦之試六論,“複對制策,入三等。自宋初以來,制策入三等,惟吳育與軾而已”。正是因為歐陽修對他如此的器重,所以當他聽到他的恩師歐陽修的訃聞以後,竟會“哭於孤山僧惠勤之室”。作為晚年和王安石政見不同的老人,王安石竟會如此動情地感歎道:“盛衰興廢之理,自古如此,而臨風想望,不能忘情者,念公之不可複見而其誰與歸”。他說臨風想望,不能忘情者,每每想到不能再見到歐陽公了,那麼我們心靈的寄託將能夠託付給誰。同時他又是如此深情地說道:“平昔遊從,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”,他同樣是以一種感歎的心情說道:往昔同歐陽公一起交遊唱和的正直、傑出人士都到哪裡去了,我心裡不禁十分的羡慕與你交往的那些有識之士,以至於心中十分的景仰,並且把它當成了自己的一種心靈寄託。可以這樣說:從總體成就上來看,歐陽修無疑就是千年間(公元1000年至1100年)全球最偉大的英雄人物,是那個風起雲湧時代的風雲人物之首,他的獨當一面、奮勇開拓、獎掖後人和豪邁雄心都是後人的一個楷模,他的成就和他的豪雄之氣可以和日月同輝。

 

    當人們回味起千年前那些風起雲湧年代的時候,不禁讓人十分的嚮往。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,很小就成為了孤兒,中進士之後卻又過早地離世了,三歲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導下艱難的成長,他的母親告訴他說:你的父親為官清廉而又樂於幫助他人,而且還很喜歡結交朋友,他的俸祿雖然微薄,但常常卻不讓它們剩餘下來,你的父親說:不要因為這些身外之物而敗壞了我清廉的名聲。所以你的父親去世以後,沒有一間房產和一畝田地能夠被用來維持生計。於是後來就有了著名的史記傳說“鄭夫人畫荻教子”的故事,可見歐陽修早年時期生活的貧困。中國很多史學家把歐陽修歸為政治保守人士,但縱觀歐陽修整個的一生,這種評價實在是有失公允,歐陽修有過一段長時間、很艱難的求學生涯,當時連詔書都是用駢文來書寫,可想而知西昆派獨霸一方已到了何等的情形。歐陽修曾經多次參加大考,因為堅持自己的文風都沒有能夠考中,在這種情況之下,他被迫改變了自己的文風,在二十三歲時就高中進士。在步入政壇以後不久,就積極倡導、參與和支持了范仲淹所主導的慶曆新政,他提出過許多政治革新的主張,雖然這些主張有些在當時並沒有被採納,但這些建議和主張在歷史上都有文獻記載,他甚至在軍事上,也提出過許多過人的改革建議,而在吏治上,他同樣也有他自己很獨到的地方。縱觀他的整個一生,可以看出他屬于政治開明和改革人士,這甚至從他的文風和他在文壇所進行的改革就能夠看得出來。他力“挽百川之頹波”,整肅了文壇積習的聲靡晦澀的文風,開創了文壇繁榮和人才輩出的新局面,只不過到了晚年,他出於各種不同的考慮和百姓生活的現實情況,反對過王安石的青苗法,這也是歷史上唯一有案可查的,且又被後人指責為略有保守傾向的原因,但縱觀他所有的從政經歷,保守根本無法代表他整個的政治主張。在范仲淹因觸怒宰相呂夷簡被貶之後,他甚至多次公開揚言如果范仲淹真的有罪,他願剖肝膽於朝廷之上,這種對權貴的蔑視和浩然正氣確實很讓後人感動。同朝的蔡襄聽聞四人被貶的事之後,實在氣憤不過,寫了首敘事長詩“四賢一不肖”,四賢指的是范仲淹、余靖、尹洙和歐陽修,一不肖指的是得意揚揚的小人高若訥。這首詩同歐陽修的“與高司諫書”一起,一時被京都人士所傳抄,竟然到了洛陽紙貴的地步,這些文稿甚至遠播到了契丹,從中也可以想像當時的人心所向。歐陽修發動和領導了宋代的古文運動,從他的個人經歷和性格上來看,即使沒有唐代的古文運動,他也會獨自發動類似的文藝革新運動,而他的“文與道俱、道勝文至”的辯證主張,則是對唐代古文運動的一個發展。正因為如此,宋代的散文同唐代的散文相比,又有它們所不同的風格和韻味,從所有的這些史實來看,歐陽修確實比韓愈又更進了一大步。中國的文人和史學家提到歐陽修的古文運動,一般是講歐陽修繼承和發展了韓愈的古文運動,這顯然也有失公允,以歐陽修的性格、經歷和才幹來看,他肯定先是對當時的文風和世風心有不滿,所以在兩、三百年以後,他親自領導了反對霸佔當時文壇已久、權大勢粗的西昆派文風。即使是再不公允的提法,也應該把他的發展功勞放在首位,而從宋代古文運動的聲勢和對後世與後人的影響上來看,又絕非唐代的古文運動所能夠比擬的。當然要完全體會和明白這一點,需要有歐陽修類似的經歷,需要擁有和歐陽修一樣的才幹才行。歐陽修是北宋文壇的領袖,是宋朝唯一一位在詩、詞、賦、史、經、散文、金石、詩話和傳記等各個方面成就卓著的大家。他的散文深得“史記”的神韻,思想深刻、平實暢達、清新婉麗、一唱三歎;他的政論文切中時弊、文理通暢、邏輯性強、善於說理、纖徐舒緩、抑揚起伏,語言直白明瞭;他的史記平實、流暢,自成一體;他的詞淒涼婉轉、嫻雅深致;他又獨創了詩話這一文學批評體裁,來評論所有詩家的長短,對後世詩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歐陽修非常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,認為學做文,必須先學做人,他認為作家只有具備了好的道德水準,才能夠寫出好的文學作品。所以他說:“學者當師經,師經必先求其意。意得則心定,心定則道純,道純則充於中者實。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,施於世者果致”。但他又認識到了道德好的人,不一定就能夠寫出好的文章,所以他又提出了“文與道俱、道勝文至”的辯證主張,這使得宋代的古文運動,比唐代的古文運動更具聲勢和影響力,對後世的影響和作用也更大,因此在宋代古文運動當中,也產生了更多的人才和文化大家。而縱觀歷史,人們也不難發現:中國人確實在這點上曲解了歐陽修幾乎一千年。歷史就是歷史,歷史即使在一千年後,也會還給歐陽修一個公道。歐陽修在培養人才、惜才和愛才等方面,更是讓人十分的感動,真正瞭解史實的人都知道,如果歐陽修沒有知貢舉,蘇軾很有可能就中不了進士,同樣沒有歐陽修的提拔和獎掖,就不可能會有蘇軾的才和名,歐陽修團結和提拔了一大批的優秀人才,發展了宋代的文學和文化,與歐陽修同時代的大多數文壇、政壇巨星、許多的文化名人,不是他的朋友,就是他的門生。他對西昆派也不是一味地否定,而是取長補短,這使得宋代古文運動的聲勢勢不可擋,文壇和思想上面空前的繁榮,他所獨創的詩話體裁也迅速地蓬勃發展,先後有司馬光的《續詩話》和劉的《中山詩話》等,還相繼誕生了許多各種類型的詩話與詞話。這種在文學和文化上的獨創貢獻,也是同為八大家的其他人所不能夠比擬的。當然由於世俗和當時風氣的影響,他在妻子亡故以後,時常也會蓄養歌女,這在當時的官場上是種十分常見的事情,所以連他的好友梅堯臣也曾對他戲言道:公家八九姝,發如盤鴉。朱唇白玉膚,參年始破瓜。但這只體現出了歐陽修平凡生活情趣的另外一面,歐陽修很有男子漢的氣概,時常就表現出跌宕大度的豪雄氣質,他的私生活即便是放在今天,在這一點上也讓世人完全能夠來理解。

 

    這個千年馬上就要過去了,千年間有太多的人、太多的事,讓人們禁不住的緬懷和思念。每當回想起千年初那個風起雲湧年代的時候,我不禁也會心存嚮往,那個時代英雄輩出、群星閃耀、燦若星辰,歐陽修、范仲淹、富弼、韓琦、胥偃、梅堯臣、宋祁、尹洙、趙概、包拯、蘇舜欽、蘇舜元、晏殊、石延年、謝絳、王安石、王安國、蘇軾、蘇洵、蘇轍、曾鞏、蔡襄、錢惟演、程顥、張載、朱光庭、黃庭堅、文同、司馬光、余靖、趙抃、王令、張方平、劉沆、劉攽、劉敞、張舜民、秦觀、秘演等等文壇和政壇巨星,在文壇上和政壇上相互唱和,他們惺惺相惜、奮勇開拓,他們果敢剛毅、公私分明,彼此之間相互的扶持,困苦的時候相互的呼應,豪氣和正直高潔的氣節充斥在了整個的天地之間,他們所取得的成就,即使在千年之後的今天也還熠熠生輝。當世人回想起那些能讓天地色變的偉業和豪氣的時候,我們不禁對此感到了十分的敬佩,當世人記憶起他們博大的胸懷和正直品格的時候,同樣會讓人們感到十分的景仰。能和歐陽修生活在同一時代無疑是幸運的,那些同歐陽修一起交往相從的仁人志士哪裡去了,我對他們十分的嚮往和懷念,這也是自己在千年末唯一的一種心靈寄託,臨風想起那些正直和傑出之士,竟成為了世紀末我的千年一歎,這種巨大的遺憾在自己的心頭久久都不能夠散去,竟使得天下英雄無語以對,那麼下一個千年呢,我對此實在哽咽難言。

 

歐陽軍

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於廬陵家中

注:

1、黃庭堅所說“折衝萬里”的折衝是取勝的意思。

2、本文所說的文宗是文學宗師的意思,非一般人所常說的文人宗師的意思,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的宗師是孔子。

3、蘇軾省試、殿試和制科考試的名次與詳情,已有學者和網友進行了專門的考證,故本文後來刪改了蘇轍的說辭,也就是中國主流專家、學者和教授以及中國民間長久以來共同的普遍認識,特此說明。

 

「未經作者本人同意,任何媒體不得轉載、摘編,教育部門錄爲教材請事先和本人聯繫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