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法初探

-“戰國策”篇「六」

歐陽軍

 

    春秋戰國時期上下幾百年,是對中國影響深遠的風雲年代。春秋戰國初期五霸興起,周朝逐漸衰落,後來七雄並起,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動人的英雄故事。戰國時代有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,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蘇秦和張儀。蘇秦曾經在鬼穀子先生的門下學習,並且在外遊歷多年,因為窮困的原因而遭到家人和世俗的恥笑與歧視,蘇秦時常為此而感到十分的慚愧,同時蘇秦也時常為此而感到傷感。他後來苦讀周書《陰符》,一年之後遊說周顯王,但周顯王和他左右的臣子對蘇秦都很輕視,一向就瞧不起蘇秦,所以,蘇秦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的信任,反而為自己招來了恥辱。蘇秦於是以連橫的戰略向秦惠王遊說,但秦惠王也沒有採用他的連橫思想,所以蘇秦同樣沒有得到任何的任用。蘇秦於是又以合縱的戰略來遊說六國,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,六國歃血為盟于洹水之濱,蘇秦拜相于六國,他的合縱思想最終得以成功的實現。此後蘇秦在哪個國家,那個國家就會被各諸侯所看重,蘇秦離開哪個國家,那個國家就會被各諸侯所輕視。蘇秦合縱的時候,功成名就、顯赫一時,六個國家合而為一,共同地來對抗強秦,秦國也因此而十分的恐懼,於是出現了天下二十九年都沒有戰爭這樣一種奇跡。蘇秦後來被齊王給五馬分屍,而在他死之後,他的同學張儀又以連橫的戰略遊說各個諸侯,各個諸侯都向西來討好秦國,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霸業。最終秦國統一了中國,揭開了戰國風雲裡嶄新的一頁,中國由此也迎來了一個天下歸一的大一統時代。

 

    蘇秦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謀略家和縱橫家,是一個令風雲變色的英雄人物。他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,有數不勝數的奇智雄謀,他的英雄傳奇在歷史的黑暗處,依然還散發著耀眼的光芒,他的縱橫思想和戰略,足以影響到政治、外交、軍事和謀略等各個領域,所以司馬遷在《史記》當中,把他列入到了七十列傳之一。蘇秦有許多為人傳頌、值得書寫的動人故事和傳奇,而其中最讓人深思,也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蘇秦早年,所受到的來自家人和國人的歧視與傷害,雖然這些同蘇秦成就的功業相比,根本無法來相提並論,但很顯然這種事情不僅讓人傷感,同樣,這也是世人很想瞭解和弄清楚的一些趣事,從中還可以管窺到世人的膚淺、無知、勢利、昏庸和愚蠢,可以讓人們瞭解到世態的炎涼和人情的冷暖,可以讓人們看到同類之間所擁有的世俗、偏見和勢利,所有這些對當今社會的芸芸眾生同樣是一個極大地反諷,人類社會的無知、世俗和偏見,確實耐人尋味到了一個很可笑的地步。更為可笑的是天朝世界的人們,並沒有意識到他們自己的蒙昧、膚淺和可笑!

 

    蘇秦是東周雒陽人,他曾經不辭辛苦地跑到齊國去拜師學藝,他和張儀一起共同在鬼穀子的門下學習。蘇秦學成以後,在外遊歷多年,最後弄得窮困潦倒,他因此十分狼狽地返回到了家中。他的兄弟、姐妹、嫂嫂和妻子看到他這種情況,全都對他冷言冷語,並且嘲笑他說:“在我們的周圍,按照我們周朝的習俗,人們都要經營各種產業,努力從事各種工商業,認真地經營各種買賣,以此來追求和達到十分之二的營利。現在你蘇秦卻丟棄這些正經的事情不做,而去做一些華而不實、不務正業和耍嘴皮子的事情,弄得到了目前這種窮困潦倒的地步,這完完全全是因為你自己的愚蠢和無知,你弄得到了現在這個地步,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,是你自己自作自受所帶來的結果”。蘇秦聽到這些話以後,感到十分的慚愧,他想起他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和辛勞,感到十分的傷感,心裡也受到了不小的傷害。他於是閉門不出,把他所有的藏書都拿了出來,認真地來閱讀,並且對他自己說:一個士人既然已經從師受教,卻不能憑著自己的本事來成就一番事業,以達到一種富貴和美好的生活,那即使是讀再多的書,本事再大,又能有什麼用呢?蘇秦因此又找到了周書《陰符》,伏案苦讀,認真鑽研。經過一年的刻苦攻讀之後,蘇秦領悟到了如何同國君相處,以及如何成就霸業的相關道理,加深了對鬼穀子先生“揣情”和“摩意”兩章的認識。蘇秦說:就憑我現在的這些本領,完全可以成功地遊說當今各國的君王了。蘇秦於是在本國去求見、並且遊說周顯王,但周顯王左右的大臣們對蘇秦的事情都很瞭解,他們一貫認為蘇秦只不過是一介平民,智慧和認識十分的膚淺,不會有什麼真才實學和作為,所以都很看不起平民出身的蘇秦,大臣們對他都十分的輕視,因此周顯王也不信任他,蘇秦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認同和任用。蘇秦後來只好去周遊列國,以連橫和合縱的策略來遊說各國的國君,合縱的思想最後終於被六國所採納,合縱的思想和戰略獲得了空前的成功,蘇秦作為合縱聯盟的發起者和總盟主,被六個國家同時拜為相國,擔任了六個國家的宰相,因此也就功成名就、地位十分的顯赫。蘇秦北上,去向趙王覆命,途中經過洛陽,他隨行的車輛都是由高頭大馬拉著,車上面載著他的行裝,場面十分的威武和壯觀,各個諸侯所派來送行的使者絡繹不絕,氣派同王者的氣派並沒有任何的區別。周顯王聽到這件事情以後,心裡面感到十分的恐懼,他於是找人來替蘇秦開道引路,並且派遣他的大臣到郊外去迎接和慰勞蘇秦。蘇秦的兄弟、姐妹、嫂嫂和妻子在迎接蘇秦的時候,都把頭給低了下來,不敢抬起頭來看蘇秦,並且非常恭敬地在一旁伺候著他用餐和吃飯。蘇秦笑著對他的嫂嫂說:你以前待我非常的傲慢,而現在為什麼又對我這麼恭敬和順服呢?他的嫂嫂聽到這句話以後,趕緊伏俯在地,彎曲著自己的身子,匍匐地來到他的跟前,用她的臉貼著地,並且謝罪說:那是因為您現在的地位不同了,您現在的地位已經非常的顯赫,您現在已經是大富大貴的人了。蘇秦聽了之後百感交集,他歎著氣十分感慨地說道:同樣還是我這個人,富貴了,親戚們就敬畏我,而當我貧賤的時候,他們就輕視和怠慢我,更不用說其他一般的常人了。如果我當初在洛陽附近有良田二公頃的話,如今我難道還能佩帶得上六國的相印嗎?蘇秦於是就把千金散發和賞賜給了他的親戚與朋友。蘇秦當初出來遊說的時候,蘇秦為了到燕國去,曾經向別人借過一百錢作為路費,現在蘇秦地位顯貴了,他於是拿出一百金,也就是一百萬錢,來送給當初曾經幫助和資助過他的那個人。在蘇秦的隨從人員當中,只有一個人沒有得到賞賜,他於是就上前來向蘇秦申訴這件事情。蘇秦告訴他說:我並沒有忘記你。當初你跟我去燕國,但是在易水河畔,你卻再三地要離開我,而那個時候我的處境十分的窘困,所以我在心裡面很責怪你,因此也就把你的獎賞放在了最後,現在你可以得到你所應得的賞賜了。

 

    蘇秦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謀略家和外交家,他的縱橫思想和戰略在《戰國策》當中多有體現。《戰國策》集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蹟之大成,集中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和謀略,其中很多的故事都非常的耐人尋味和引人深思,人們可以通過對這些故事的分析和閱讀,領悟到社會和人生當中的許多哲理。

一、范雎曰臣居山東

    范雎對秦王說:“我居住在魏國的時候,只聽說齊國有田單,而沒聽說過齊國有齊王;只聽說秦國有太后、穰侯、涇陽君、華陽君和高陵君,而沒有聽說過秦國有秦王。那些能在國內不受約束,發號施令的人才能稱得上君王;那些能夠決定和專斷國事的人才能稱得上君王;那些能掌握國家生殺大權,體現出王者威嚴的人才能稱得上君王。而如今秦太后毫無顧忌地獨斷專行;穰侯擅自地派遣國家的使臣,從來都不向任何人來請示和報告;涇陽君和華陽君自己出主意,自己來做決定,毫不掩飾地獨斷專行;高陵君可以自作主張且又任意地來提拔和任免官員。秦國這四位權貴把持了整個國家的大權、恣意地橫行,而國家和君王不為此而招來禍害,是從來都不可能的事情。大王您在秦國的影響力現在還在這四個權貴之下,這就是我所說的沒有聽說過秦王的實情。但如果情況仍然還是這樣的話,國家的大權怎麼會不被旁落呢?國家的法令又怎麼能夠出自大王您的手中呢”?

    “我聽說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,對內要鞏固他的威嚴,對外要加強他的權力。如今穰侯的使者借著大王厚重的權勢,同各個諸侯任意地決裂,在普天之下,任意地調動和指揮著軍隊,並且讓秦國的軍隊來征戰討伐敵對的國家,各個諸侯全都感到十分的害怕,因此也不得不聽命於他。當戰勝了敵人,攻佔了土地和財物的時候,所有的一切都歸到了穰侯他自己的封地陶邑,而國家卻要承受抵禦和攻打各個諸侯所帶來的弊端;而當秦國戰敗了,那麼老百姓都將會十分地怨恨大王,所有的災禍又全都歸於大王您的社稷,所以《詩經》上說:‘如果樹木的果實太多了,就會壓斷它的樹枝,樹枝被壓斷了,就會傷及到樹木的樹心;封地太大了,就將會危害到整個的國家;大臣的地位和威嚴如果過高,就會使君王的地位顯得卑微’。淖齒一直掌握著齊國的軍政大權,他後來抽掉了齊閔王的筋骨,把齊閔王懸吊在齊國祖廟的橫樑之上,齊閔王僅僅過了一天一夜之後,就死掉了;李兌在趙國專權的時候,每天都讓趙王食不果腹,並且慢慢地減少供給趙王的食物,趙王一百天之後,就被活活地給餓死了。現在秦太后和穰侯在秦國專權,高陵君和涇陽君在旁邊輔佐與幫助他們,國君您也終將會權力不保,並且空有君王的一個虛名。而秦太后和穰侯等四個權貴也就是像淖齒與李兌那樣的人。我現在看到大王在國內處於孤立且又大權旁落的地位,因此我很擔心將來掌握秦國皇權的人,不再是大王您的子孫了”。

    秦王聽了以後,心裡感到十分的恐懼。於是他就廢掉了秦太后的權力,把穰侯和高陵君驅逐出了朝廷,把涇陽君驅趕到了關外。秦昭王對範雎說:“當初齊桓公得到管仲的時候,把他尊稱為‘仲父’,我現在得到了您,我也把您尊稱為自己的‘叔父’”。

 

二、秦攻韓圍陘

    秦國攻打韓國的圍陘。范雎對秦昭王說:“進攻敵國有在謀略上對敵人攻心的辦法,也有採取攻城奪地硬打的辦法。以前穰侯進攻過魏國十次,但都沒能擊毀和動搖魏國的根本與實力。那不是因為秦國弱小、而魏國強大的原因,是因為穰侯僅僅採取的是強攻硬打和攻城掠地的辦法。國土是每個國君最愛惜的東西,國君是國民和大臣們都心甘情願為他拚死賣命的人。進攻國君最珍惜的土地,同一些心甘情願拚死的人作戰,所以秦國進攻了魏國十次也沒能取得摧毀性的勝利。現在大王將要攻打韓國的圍陘,應該借重外交和張儀的遊說。如果張儀在韓國的影響大,他就會割讓韓國的土地,並且以此來達成同大王之間的交易。只要韓國多次地割讓自己的土地,哪有不亡國的道理。如果張儀在韓國的影響小,那麼大王就趕走張儀,並同那些能力和智謀都不如張儀的人來做交易,如果事情能夠這樣的話,大王對韓國的任何要求都會言出而必得的”。

 

三、天下之士合從相聚于趙

    天下所有的謀士為了搞合縱聯盟,一同在趙國聚會和商議,他們想要以此來共同地進攻秦國。秦國相國應侯范雎對秦昭王說:“大王不必為此而感到憂慮,我請求讓我來廢除他們之間的合縱同盟。天下所有的謀士對秦國來說,並沒有什麼天然的怨恨,他們相聚在一起搞合縱聯盟,試圖想要聯合地來進攻秦國,只是因為他們想替自己謀取富貴而已。我看到大王所有的狗,躺在地上的,躺在地上;站起來的,站起來;行走的,行走著;停下來休息的,停下來休息,它們都能夠相安無事,沒有互相地打鬥和撕咬。但如果扔一塊骨頭給它們,它們馬上就會打鬥起來、互相撕咬得不可開交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它們要來爭奪這塊骨頭”。於是范雎派遣使臣唐雎,帶著一隻樂隊,給了他五千金,讓他居住在武安,大擺筵席,招待所有的賓客,和他們一同來暢飲。在筵席之上,唐雎對所有在趙國國都邯鄲的謀士們說:“請大家都來為秦國效力,有沒有誰願意來領取重金的”?於是那些仍然圖謀進攻秦國的人,沒有誰前來領取賞金,而那些肯領取賞金的人,都是一些回心轉意對秦國已經顯示出友好姿態的人。

    唐雎返回到秦國以後,範雎又告訴唐雎說:“你現在是在為秦國建功立業,不要去考慮錢花到了什麼地方,儘量地去花錢,這樣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。現在我令人再載五千金隨你一同再去趙國”。唐雎於是又出發了,他來到武安以後,錢還沒有散發到三千金,天下所有的謀士們就相互地爭鬥了起來。

 

四、應侯失韓之汝南

    應侯範雎失去了自己原來在韓國的封地汝南。秦昭王對應侯說:“您失去了封邑汝南,應該感到很難過吧?”應侯卻回答說:“我不難過”。秦昭王問道:“那是為什麼呢”?應侯回答說:“從前住在東門有個姓吳的人,他的兒子死了,他卻不難過。他的管家對他說:‘你愛你自己的兒子,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夠比得上你,現在你的兒子死了,你卻不難過,這是為什麼呢’?住在東門那個姓吳的人回答說:‘我以前也曾經沒有兒子,在沒有兒子的時候不難過,現在兒子已經死了,就如同以前沒有兒子的時候一樣了。沒有兒子的時候不難過,現在同樣也沒有了兒子,我又有什麼好難過的呢’?從前我是一介沒有封地的庶民,現在只不過失去了封地汝南,就如同以前在魏國做普通庶民時,沒有封地的情況是一樣的,我又有什麼好難過的呢?!”

    秦王認為應侯所說的話不太可信,所以他就把這件事告訴給了蒙傲,並且對他說:“如果我現在有一座城池被圍困,我就連吃飯都吃不香,睡覺也睡不好。可是如今應侯失去了封地汝南,他卻對我說,他對此事一點都不難過,他所說的是他自己真實的想法嗎”?蒙傲回答說:“我請求去瞭解一下這件事的詳細情況,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?”

    蒙傲於是就去求見應侯範雎。蒙傲對應侯說:“我真的好想去死”。應侯於是便問蒙傲說:“這到底究竟是怎麼回事”?蒙傲說:“秦王一直把您當成自己的老師一樣來看待、十分尊敬您,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這件事,更何況我是秦國的大臣,所以我也很清楚您在秦國地位的尊貴。現在我蒙傲在秦國做了大將軍,統率著秦國的軍隊,而一個小小的韓國,竟然敢如此明目張膽地犯上作亂,劫取並且奪走了您的封地,我蒙傲為此也感到很恥辱,我還又有什麼臉面來苟活著呢?不如拚著一死,來奪回您在汝南的封地”。應侯聽了之後拜謝蒙傲說道:“我把奪回汝南的事情,全部都託付給您了”。蒙傲後來便把所有的情況轉告給了秦昭王。

    從此之後,應侯範雎每次提到有關韓國的事,秦昭王都不會聽從他的建議,秦王認為他一定是在為自己失去汝南的事而出謀劃策。

 

五、秦攻邯鄲

    秦國圍攻趙國的首都邯鄲,經過了十七個月都沒能攻打下來。有個名叫“莊”的人對秦國的統帥王稽說:“您為什麼不賞賜您手下的軍士們呢”?王稽回答說:“我只聽從大王的命令,我不用去在乎別人怎麼來說我”。那個名叫“莊”的人就說:“情況不是這樣的。父親對於自己的兒子,父親所說的話,兒子有的話一定要聽,有的話卻不能夠去聽。譬如說:‘拋棄自己的妻子,賣掉自己的愛妾’,這種要求,兒子一定要去做。可是因此就要求他,連想都不要去想女人,這種要求就一定行不通。守街巷口的老太婆說:‘某個晚上,某個美女到了這個小夥子的房裡去了’。兒子連自己的嬌妻也給休掉了,把自己的愛妾也給賣掉了,可是怎麼還能抑制住他,叫他在心裡面不要去想美女呢?看到的人告訴別人,有個美女某個晚上進入到了這個男人的房裡去了,人們看見了,就會把它給說出來,而想女人也是人們心裡面所固有的本性。現在您得到了秦王的寵倖和信任,但也不會超過父子之間的親情;軍吏們雖然低微,但也不會比守街巷口的老太婆卑微,況且您利用大王對您的信任,擅做主張、輕慢自己的下屬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。您沒聽說過:‘三人成虎,十夫揉椎,眾口所移,毋翼而飛’,這樣的俗語嗎?只要是眾口鑠金,假的也就能夠變成真的”。王稽沒有聽從他所說的話,軍吏們的處境十分的窮困潦倒,果然一同告發王稽和他的副手杜摯想要謀反。

    秦王聽聞這件事情後十分的震怒,他在殺掉王稽之後,還想要把應侯范雎給一同殺掉。範雎說:“我只不過是東鄙一個地位很低微的人,因為得罪了魏王,所以就逃跑而投奔到了秦國。我既沒有諸侯的任何援引,又沒有很親近的親戚和朋友的幫助。大王提拔了我這個流浪到異鄉的外鄉人,讓我擔任了很高的職務,執掌了秦國的政務,所以天下所有的國家,都知道我低微的出身和大王對我加以提拔的舉措。現在是我愚蠢昏庸,竟然糊塗到任用了罪人王稽,但如果大王要公開地把我處死的話,那麼全天下的人都將會知道大王提拔我,是大王您的一個過錯,因此也會招來諸侯們的非議。我請求讓我自己服毒自殺,希望能夠得到大王您的恩准,並且能夠以相國的禮遇來埋葬我。這樣大王您既沒有放過我的罪過,又沒有胡亂提拔和任用人的壞名聲了”。秦王聽了之後說:“我還是赦免你的罪過吧”。於是秦王不僅沒有殺掉範雎,而且仍然還是繼續同以前一樣來善待他。

 

    《戰國策》洋洋灑灑共十二策、三十三卷、四百九十七篇,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三百年間所發生的人和事,是集軍事、外交、謀略和縱橫思想之大成的著作,是一本十分難得的奇書,是記載戰國風雲及其全程的歷史畫卷。國人一直以來都對《戰國策》多有輕蔑之言,但是《戰國策》的廣度和深度,都遠遠地超過了《三國演義》這部半虛構半寫實的小說,《戰國策》的實用價值和歷史厚重,也遠遠地超過了《三國演義》許多。而《戰國策》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意義,就在於外交和軍事謀略方面,憑著戰國時代所特有的歷史厚重,蘊涵著深刻思想內涵和厚重的人文思想,還有千百位謀略大家謀略智慧精華的《戰國策》,一定會得到它所應有的客觀評價,應該會有它自己所應有的歷史地位。《戰國策》集百家謀略思想之大成,是人們掀開戰國風雲、洞悉戰國歷史全貌的一扇理想之門。《戰國策》也必將會隨著人們對它更深入的瞭解,被重新發掘出它本來所應有的價值和內涵。人們也可以通過這樣一本奇書,瞭解到兩、三千年前,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所發生的奇人和奇事。

 

歐陽軍

00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廬陵家中

「未經作者本人同意,任何媒體不得轉載、摘編,教育部門錄爲教材請事先和本人聯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