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法初探

-“戰國策”篇「三」

歐陽軍

 

   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,有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,有數不勝數的英雄人物,有許許多多動人的傳奇故事,而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之中,中國一直都處於文明領先的優勢當中,中國的文化、經濟和科技水平,一直都處於雄霸天下的超強地位,特別是宋代的文化、經濟和文明,在全球更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匹敵,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,有三大發明在遙遠的宋代,就已經被發明了出來,而且被廣為的推廣和應用,而元代中國的疆土,也橫跨了歐亞兩個大陸,元朝的軍隊橫掃各個強敵,使敵人到了聞風喪膽、望而生畏的地步,元朝的兇殘和暴虐,已經多少給中華文化和文明,敲響了一種警鐘。中華文化和文明正是由於自己內部的原因,實際上從明朝開始,就慢慢地衰敗和落後了,清朝所謂的盛世,只不過是內部衰敗的外部表像,是一種金玉其外、敗絮其中的真實體現,中國專制王朝正在慢慢地腐爛變質,而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所以中國在同外部文明相碰撞的過程當中,一個自大且又自以為是的落魄文明,就只能夠被碰得頭破血流了,因此一個由內因為主導、外因為契機的悲壯歷史,就此開始徐徐地展開,一個已經破敗不堪的文明,終於淪落到了一種被動挨打的地步,而這一落後也就落後了七百年之久,在自明朝至今的七百年間,中國的文化、科技和社會整體,都遠遠地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,這些國家一躍而取代了中國,成為了世界的領頭羊,成為了世界文明的領跑者。

 

    西方文明興起之後,其內部也在進行著激烈的競爭,每個國家的力量也在此消彼長,許多國家世界領先的霸主地位,也僅僅只不過是曇花一現,這充分地展示出了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智慧與國民的素質,充分地體現出了每個國家發展的歷程、變遷和人文歷史。其實中國遠在兩、三千年以前的戰國時期,就呈現過了群雄逐鹿的壯觀場面,春秋戰國時期,各個諸侯在長達五百年的歷史當中,上演了一部群雄紛爭、天下歸一的壯烈畫卷,他們在政治、經濟、外交和軍事上展開了明爭暗鬥,形勢和局面也是瞬息萬變,各個雄踞天下的霸主,你方唱罷、他又登場,那是中國少有的諸侯爭霸、群雄並起的時代,充分展示出了諸侯國群臣和君王的智慧,展示出了每個國家的社會局勢、力量的消長和發展的軌跡。春秋戰國時期形勢詭譎多變,是人類社會較為黑暗的一個年代,但春秋戰國時期經過了五百年你死我活的爭鬥,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歡離合的感人故事,這又使得世人的眼前不禁一亮,而且許許多多的人物和事件,又能夠讓後人感歎和讚賞,有太多的人物和事件能夠讓後人深思,而其中最讓世人感慨的,就是那些能人異士所展現出來的高超智慧,這些過人的智慧在歷史的黑暗處,仍然還閃耀著耀眼的光芒,並且照亮了那個黑暗和野蠻的年代,因此也把許多不為人知的遠古歷史,清楚地呈現在了世人的面前,使得人們能夠看清楚早已遠去、被人忽略、處於黑暗之中歷史的原始風貌。而這些能人異士的奇智異謀,也正是促使各個國家力量此消彼長的關鍵,他們的縱橫捭闔,他們的英雄氣概和事蹟,他們在舉手投足之間,都能夠左右著每個國家的興衰輪替,他們的謀略和聰明才智,又是這一風雲際會時期最大的一個亮點。雖然這些歷史已經離世人漸漸地遠去,但歷史長河當中的競賽仍然還在持續著,人們不妨回過頭來追思一下、那些已經遠去的歷史和人物,從中或許能夠看到當今世界的影子,看到中華民族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而這些歷史確實充滿著令人感歎的許多哲理,這些歷史人物也確實值得、讓人們時時刻刻地來懷念和想起,而當今整個人類所極度缺乏的,就是起碼的智慧和應有的文明,世人能夠從他們的故事當中,看到人類智慧所散發出來的光芒,看到人類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正所謂: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兵家見到的是兵法,騙子見到的是騙術,而所有的世事,足見的是文明和人心。

 

一、秦令樗裡疾以車百乘入周

    秦國派遣樗裡疾,率領著一百輛的戰車和士兵去出使西周,西周的國君領著士兵熱熱鬧鬧地去迎接他,並且對樗裡疾表現得十分的尊敬,場面也十分的盛大而又隆重。楚王知道了之後,大為震怒,他因此而痛斥了西周君,因為楚王覺得西周君太尊重秦國的使者了。

    西周的大臣游騰,替西周君對楚王解釋說:以前晉國的智伯,想要來攻打厹由國,假裝說要把大鐘贈送給厹由,用大車來裝載著大鐘,而大車後面緊跟著的,就是攻打厹由的軍隊,厹由也因為措不及防,很快就被晉國給吞併了,厹由因此也就亡國了,這主要是因為事先沒有任何防備的原因。而齊桓公討伐蔡國的時候,也是事先揚言要去攻打楚國,實際上齊桓公卻突然地出兵攻打蔡國,因此很快就完全地攻佔下了蔡國。當今的秦國,是一個如狼似虎的國家,還又有吞併西周的企圖,秦國派樗裡疾率領著戰車百乘進入西周,西周君因此而感到了十分的擔心和害怕,由於又有厹由和蔡國的前車之鑒,所以西周君安排了長兵在前、強弩在後,名義上是為了歡迎和保護樗裡疾,實際上是在暗地裡防備和監視他。西周君怎麼可能不熱愛自己的國家呢?他主要是擔心一天之中就會被秦國給吞併了,而又讓大王您感到了威脅和擔憂,所以他所做的這一切,都是為了防備強敵的原因啊。楚王聽完了之後,十分的高興,他就再也沒有去責備西周君了。

 

二、雍氏之役

    在楚國攻打韓國雍氏的戰役當中,韓國缺糧少甲,韓國因此向西周征甲征糧,西周君為此而感到了非常的發愁,他便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了策士蘇代。蘇代說:這有什麼好發愁的,我能夠替君王您,讓韓國不向西周征甲征糧,又能夠為您取得韓國的城池高都。西周君聽了以後十分的高興,他說:如果您真的能夠辦成這件事情,我就把處理國家事務的大權交給您。

    蘇代於是就前去拜見了韓國的相國公仲,並且對公仲說:您難道沒有聽聞楚國所商議的計謀嗎?楚國的大將昭應當初對楚王說:韓國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了,現在馬上又要彈盡糧絕了,國內的糧倉也已經空了,再也沒有任何的實力來守城了,楚國要乘著韓國缺糧少甲的機會,來圍攻韓國,不用一個月就能夠攻打下韓國的雍氏。現在昭應已經圍攻了雍氏五個月,卻還是沒有能夠攻打下來,他現在的處境則變得十分的窘迫,楚王慢慢的也就不怎麼相信昭應的計謀了。而現在您向西周來征甲征糧,豈不是把自己的困境,告訴給了楚國的將領嗎,昭應如果聽到了這個消息,就必定會來勸說楚王,增加兵力來圍攻韓國的雍氏,這樣一來,雍氏肯定將會被楚國給攻打下來。公仲說:您說得很好,並且還提醒了我,但是我派去西周的使者已經出發了。蘇代說:您為什麼不把高都送給西周呢,以此也可以來掩飾整件事情。公仲怒氣衝衝地說道:我不向西周征甲征糧,就已經夠可以的了,怎麼可能再把高都也送給西周呢?蘇代說:您把高都送給西周,西周一定會徹底地轉過來同韓國結為聯盟。秦國知道西周同韓國結成了聯盟,一定會大發雷霆,並且因此會把西周的符節給燒掉,而且還會同西周斷絕外交關係。這樣一來,西周也就斷絕了同所有其它國家的聯盟,那麼您只用了一個破敗的高都,就換取了西周整個國家的支持,而如果是這樣的話,韓國為什麼不把高都送給西周呢?公仲說:您所定下的計謀很好,我願意按照您所吩咐的來辦。韓國沒有向西周征甲征糧,卻把高都送給了西周,楚國最終也就沒能攻打下韓國的雍氏,撤兵回到了楚國。

 

三、楚請道于二周之間

    楚國請求通過東周與西周之間的領土,去進攻韓國和魏國,西周君為此而感到十分的憂慮。蘇秦對西周君說:您借道給楚國,為楚國開闢了一條通道,這樣楚國的軍隊就可以一直通到黃河邊,他們將靠近韓國和魏國的邊境,韓國和魏國必定會十分憎惡楚國,並且還會因此而感到非常的害怕;秦國和齊國同樣也會擔心楚國,乘機來奪取西周天下的至寶九鼎,秦國和齊國因為這個原因,就會派兵去救助韓國和魏國,四個國家很可能就會因此而聯合起來、進攻楚國。楚國如果不能夠守住他們方城以北的國土,他們又怎麼可能通過東西周之間、進而去攻打韓國和魏國呢?而如果秦國、齊國、韓國和魏國,沒有因此而發怒的話,那麼國君您雖然不想借道給楚國,憑著楚國這麼強大的實力,他們也會自己強行地來通過的。而世人從這則故事當中,還可以看到群雄合縱連橫的影子,看到弱國在強國的夾縫當中的生存之道。

 

    春秋戰國時期,諸侯國之間的爭鬥和戰爭,長達了四、五百年之久,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,有過許許多多驚天地且又泣鬼神的傳奇故事。其實國與國之間的競爭,是一種長期和文明間的競賽,需要有長遠的智慧、需要有遠大的目光、需要有偉大的理想、更需要有傑出的英豪、睿智的領袖和高素質的國民。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的長河當中,一直是處於文明領頭羊的地位,但在最近的六、七百年間,已經遠遠地落後於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。世人如果想要來瞭解事件整個的原委,就要返回到十四世紀的歐洲,甚至還要回溯到中華文明開啟的那個源頭。戰國策是戰國年代歷史片段的史記故事,是戰國時期許多事件和史料的原始記錄,它能夠讓世人,看到那個風起雲湧年代的一些風貌,看到那個群雄並起年代動人的一些傳說,看到豪雄和能人異士的縱橫捭闔與折戟沉沙,看到君主和政治人物的睿智與昏聵,看到每個國家和民族國民的素質、智慧與人文歷史,看到許許多多英雄人物的雄姿和風範。透過波瀾壯闊的春秋戰國歷史,所上演出的一幕幕生動的悲劇和喜劇,它能夠給當今和未來彷徨著的中國帶來些什麼,它能夠給處於改革開放困境當中的中國帶來些什麼,又能夠給當今紛爭不斷的整個世界帶來些什麼,或許十四世紀的歐洲沒能給出的答案,還將會再次給整個人類帶來困擾和詰問,每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輪替,竟然會有如此雷同的似曾相識和令人唏噓。當今整個的世界和人類,正處在這樣一個風雲際會和詭譎多變的年代,人類似乎仍在重蹈著中世紀和戰國時期的覆轍,而戰國策所演繹出來的,不僅僅是人類的智慧,更多隱匿的是人類文明的光芒。人類終究需要找出所有這些問題的謎底和答案,不僅僅是為了自己、更多的是為了人類的未來。面對著紛紛擾擾和世事不斷的變幻,人類從來沒有像當今這樣的彷徨和迷茫過,當今人類的標準時間,仍然還停留在春秋戰國時期,人們從戰國策當中,就能夠看到當今許多世人鮮活的身影,而那些背影也已經漸漸地遠去、變得越來越模糊,諸子百家的故事,最後也就成為了虛無縹緲和令人嚮往的一種傳說。

 

歐陽軍

二00四年四月八日於廬陵家中

「未經作者本人同意,任何媒體不得轉載、摘編,教育部門錄爲教材請事先和本人聯繫」